展會新聞 2023.08.23
第一屆“輔具進校園”論壇之
分論壇四:孤獨癥兒童教學順利開展
輔具進校園
為充分提升孤獨癥兒童教學質量,推進“輔具進校園”工程,6月6日,由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學院、浙江工業大學心理與輔具技術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區特殊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浙江省杭州楊綾子學校和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康復博覽會組委會聯合主辦的第一屆“輔具進校園”論壇之“孤獨癥兒童教學”分論壇順利召開。浙江工業大學、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特聘教授徐云,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導中心主任、副研究員孫穎,浙江省杭州楊綾子學校校長、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俞林亞共同出席本次論壇并針對課例給予點評,近六萬名教師共同觀看。
培智繪畫與手工課:《下雨啦》
北京市健翔學校
融合教育語文課:《彩色的夢》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云埔小學
培智生活適應課:《注意飲食安全》
吉林省白山市逸夫特殊教育學校
培智繪畫與手工課:《樹葉貼畫——獅子》
湖南省湘潭市特殊教育學校
本場論壇涉及普通學校的語文課和特殊教育學校的生活適應課和繪畫與手工課。北京市健翔學校、廈門市同安區云埔小學、白山市逸夫特殊教育學校、湘潭市特殊教育學校依次進行課堂教學經驗分享。
孫穎主任指出,四位授課教師均抓住了孤獨癥兒童的特點,如采用“視覺提示法”“現場示范法”調動學生的吸引力,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她認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可以繼續帶著思考前行。首先,輔具有沒有真正支持到學生課堂參與和課堂學習?其次,輔具如何更加豐富?第三,如何兼容孤獨癥學生在個別化教學和集體教學中的輔具使用?她強調輔具開發的依據是兒童的需要,輔具開發依賴于每一位教師的智慧。希望老師們能夠更加了解孩子,理解他們的需求,提高孤獨癥學生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滿足每一名學生的特殊需求。
俞林亞校長針對四堂課給予詳細的點評。她表示,四堂課各具特色、各有不同,但都體現出“適宜融合”的教育理念,體現出教輔具的實用性。她建議從以下兩方面繼續深度鉆研輔具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一是思考如何通過調整課程的教學適性來調整與教輔具的深度融合,使課程的內容、呈現方式和表達方式更具有多樣性、靈活性和適切性。二是研究輔具如何助力教師開展啟發式教學,如何處理好直觀手段與發展學生思維之間的關系。
論壇最后,徐云教授作《孤獨癥兒童教育教學的國際新動態及對我國的啟示》專題講座。他指出,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發病率一直在上升,孤獨癥兒童教育是特殊教育普惠發展中的難中之難,重中之重!世界各國均重視孤獨癥教育,紛紛出臺相應教育指南。立足中國特色,要注意本土文化語言體系的表述,遵循兒童身心特征,堅持“育人為本”,將心理學的“知、情、意、行、群”與我國的“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課程體系有機對接。徐云教授針對孤獨癥兒童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面臨的挑戰”給予針對性講解。他強調,孤獨癥兒童不是學不會,而是沒有機會;不是無潛能,而是沒有被發現。給予適宜、個性的支持,孤獨癥兒童完全有可能對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全國多地學校開展集中學習(排序不分先后)
第一屆“輔具進校園”論壇至今已開展五場活動,總觀看人次超20萬。論壇的持續召開既是對課堂教學的反思與梳理,也是對“輔具進校園”工程的持續發力。論壇活動彰顯出了全國特殊教育工作者們落實“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的要求,堅持“立德樹人”教育理念。18節課例的展示,無論是對于任教者還是聽課者都受益匪淺。隨著工作的深入開展,組委會將持續面向全國征集教學課例,與各地攜手共促特殊教育向著更高質量、更加美好的明天邁進!
來源:海淀特教中心
往屆“輔具進校園”論壇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