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新聞 2017.09.14
為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康復醫學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康復事業的迅速發展,“一帶一路”框架下殘疾人事務主題活動暨2017北京國際康復論壇于9月13-14日在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來自中國、美國、日本、挪威、俄羅斯、新加坡、印度、加拿大、以色列、斯洛文尼亞、巴西、中國香港、澳門等13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30個省、市、自治區的500多位政府官員、國際組織代表、專家學者、殘疾人工作者應邀出席了此次盛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呂世明、大會主席李建軍、康復國際前任主席Jan Monsbakken、日本國立殘疾人康復研究中心總長Tobimatsu Yoshiko、印度脊髓損傷中心醫學總監Harvinder Singh Chhabra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作為“一帶一路”框架下殘疾人事務主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屆論壇為期2天,以“創新、融合、共享、發展”為主題,共設1個主論壇和5個分論壇,內容涵蓋神經康復、脊髓損傷康復、神經泌尿康復、截肢與骨關節康復、腫瘤康復、疼痛康復、兒童康復、老年康復、內科慢性疾病康復、社區康復、殘障與老年康復社會工作、心理康復、音樂康復、康復護理、康復治療與技術、康復咨詢、康復政策等近20個專業領域。
在9月14日下午開幕的主論壇上,來自國內外康復領域的13位一流專家學者就康復醫療、康復技術以及康復管理等康復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大會交流發言。主論壇密切關注國際康復領域前沿動態,圍繞“康復管理與未來”、“康復技術與發展”,對當前全球康復領域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展開探討,以促進康復醫學研究成果更好地應用于社會,有力推動康復醫學深入研究和迅速發展。
圖為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呂世明在開幕式上并致辭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呂世明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他表示,中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殘疾人事業已經走上了一條符合國情、富有特色的道路。近年來,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指引下,我們積極加強同“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和組織在殘疾人康復領域的溝通交流與合作,響應《關于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發起三個“亞太殘疾人十年”活動,積極倡導并參與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的實施和落實,為推動全球殘疾人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去年,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正式履職康復國際主席,中國開始為世界殘疾人事業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當前,殘疾人事業正逐漸步入全球化經濟發展的大框架。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通過北京國際康復論壇,能夠讓國際社會更加關注殘疾人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更加和諧、健康的人文環境,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圖為大會主席、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主任李建軍開幕式致辭
大會主席、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主任李建軍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近十年來,康復在科技化、智能化、產業化等方面迅猛發展,多學科交叉式的特點日益凸顯。中國的康復事業發展緊跟國際步伐,在機構建設、學術研究、技術革新和成果應用與推廣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作為殘疾人康復的技術資源中心和示范窗口,在全國殘疾人康復體系的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國際康復論壇應運而生,自2006年以來,論壇已成功舉辦了12屆,已成為我國康復領域最具規模和權威性的國際學術會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和參與。在國家積極推進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2017北京國際康復論壇的舉辦,必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殘疾預防和康復事業的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在康復事業快速發展的10余年中,北京國際康復論壇作為一個學術交流平臺,不斷拓寬了中國乃至世界康復領域的交流渠道,向全社會廣泛傳播了康復理念,促進了康復新技術交流、康復新成果共享,為持續推動我國乃至世界康復醫學和康復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屆論壇匯聚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增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殘疾人康復事業的交流與合作,讓國際社會更多地關注殘疾人的生存和發展,進一步營造更加和諧、健康的人文環境,對殘疾人獲得更好的康復服務、平等融入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8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康復博覽會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辦,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一屆,是我國唯一一個國家部委級殘疾人輔助器具博覽會,也是中國最大的福祉及康復博覽會。
2018年10月11-13日,福祉展將匯聚全球康復、輔具、養老、健康、福祉、殘疾人用品、老年人用品等產業的新技術、新應用,引領產業未來發展,助力企業開拓無限商機。
展會咨詢:
Monica Liao
電話:+86(0)20 89899617
郵箱:crcinfo@polycn.com
(來源:中國殘疾人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