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老齡化日益加劇,2019年我國2.5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1.8億,占比高達7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4400萬人,他們對醫療康復照護服務需求十分迫切。

來源:新華財經
而作為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養老機構,全國超3.4萬家中,真正具備醫療康復服務能力的僅2成多,醫養結合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之一。為此,國家有關部門聯合發文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形式合作,強化二者的有效銜接。日前,重慶市率先宣布,今年底全市所有養老機構都將具備醫療服務能力。這正是醫養結合頂層設計在地方的落地推進。
另一層面,作為提供養老服務的重要載體,康復輔助器具在養老機構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改善老人行動能力,也能提升護理人員照護效率。2020年1月,《養老機構康復輔助器具基本配置》征求意見稿(點擊查看詳情)公開,分別對養老機構個人使用康復輔助器具和公用康復輔助器具配置提出了具體要求。
征求意見稿提出,養老機構應分別針對自理老人、部分失能老人、失能老人配置相應的康復輔助器具。如為自理老人配備單臂操作助行器,為部分失能老人配備穿脫衣服的輔助器具,為失能老人配備保護組織完整性的輔助器具。
除老年人康復輔助器具個人配置外,養老機構還應配備相關的公用康復輔助器具配置設施。如在公共活動區域配置過道、樓道無障礙扶手等;在康復訓練室配置平行杠、站立架、肢體訓練器械等。
此外,養老機構的醫務室/醫療站應配備身體、生理和生化檢測設備及材料,在特護區,應配置幫助失能老年人改變活動位置的輔助器具(如翻身墊、轉移墊、移位機等。
由此可見,具備醫療康復服務能力和配置相應的輔助器具將成養老機構的“標配”。那么,如何搭載康復輔具實現機構養老的跨越式發展?9月北京福祉博覽會或許會有答案。
作為中國殘聯主辦的唯一國家級康復及輔助器具產業盛會,2020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康復博覽會將于9月17-19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本屆展會重點圍繞康復輔助器具全產業鏈進行整合優化,打造助行移動輔具/無障礙、假肢及矯形器、康復、溝通障礙康復/低視力和養老五大專業展區。
其中,養老展區將以全國老齡消費增長最強勁的區域之——華北地區為先導,發揮博覽會在北方的區位資源優勢,力邀民政、殘聯、醫療康復機構等領域專業觀眾,特別是養老機構到場參觀,促進區域養老服務資源的高效對接。并聯合北京養老行業協會等權威養老單位,同期打造康復與養老、老年護理、適老化改造等系列主題論壇,助力參會人員達成更為多元和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
光大匯晨老年公寓、頤樂養老院、北京誠和敬、北京市養老院、華潤置地悅年華、金太陽居家養老服務、江達愛心養老院、中民居家養老、盛泉集團、天通院國際養老機構、廣源長青養老中心、老吾老居家養老、北京仁華養老、安馨養老、逸軒養老、樂老匯、四季青敬老院、清頤敬老院、頤年堂養老院、泰和養老院等近千家。
據悉,養老展區將匯聚國內外前沿的涉老輔具與科技,如能輔助老人輕松上下樓的“爬樓輪椅”、幫助失能老人無障礙移動的家用護理“移位機”、集定位和跌倒自動報警功能于一體的智能穿戴設備等,為老年人自主生活、改進活動能力以及提高護理效率提供全方位的輔具選擇和解決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養老展區的打造將與協辦方保利展覽在廣州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南北呼應、優勢互補,全方位整合養老福祉全產業鏈資源,打造中國第一大健康福祉產業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