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新聞 2020.08.11
5月14日,由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康復博覽會主辦的“康教結合,共促特殊兒童健康發展”系列直播課第2期火熱開講!
本期圍繞“自閉癥兒童康復模式與教育策略”這一主題,邀請北大六院、華東師大、北京聯大的三位專家學者在線分享對話,吸引超7000人次觀看,再次刷新紀錄。
一個半小時的分享,可以說是干貨不斷、知識點滿滿。錯過直播的朋友,快跟福祉君來回顧做筆記吧~
直播精華內容集錦
孤獨癥兒童康復現狀及康復方向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賈美香教授從孤獨癥概述(概念、癥狀、流行病學)、康復現狀、有效干預模式以及未來方向四個展開授課。
作為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神經發育障礙,孤獨癥譜系障礙(ASD)主要臨床特征表現為:
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動缺陷
興趣狹窄和重復刻板行為
值得重視的是,ASD呈現致殘率和患病率雙“高”:
面對ASD患病人數的逐年快速增加,我國診斷康復現狀卻不容樂觀。據統計,國內兒童精神科醫生數量偏低,平均為1位醫生/10萬人口。相關康復專業人員也比較匱乏,2017年孤獨癥老師在崗人員21043人,孤獨癥老師和孤獨癥兒童配比為1:143。
如何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有效干預?賈美香教授在本次直播中詳細介紹了美國兒科協會指南、家庭支持的組成和家校共育理念三種模式。
對于ASD康復的未來方向,賈美香教授強調應從提高機構訓練的效果和幫助家長做好家庭干預兩方面著手:
自閉癥譜系障礙的特征解讀與有效教育策略
華東師范大學自閉癥研究中心主任賀薈中教授則結合實際案例對自閉癥譜系障礙的特征進行解讀,并據此提出有效的教育干預策略。
自閉癥康復給全行業帶來了巨大挑戰,不僅是由于數量之多、病因不清以及治愈難度大,還因個體間和個體內存在非常大的差異。這樣的差異性導致干預需要非常個性化,很難實施集體性干預和教學。
孩子患有自閉癥,也不必過分絕望。應該積極采取康復手段和教育策略進行有效干預。
賀教授以”自閉癥學生王名上課回答問題不舉手“的案例為起點,告訴作為家長或教師,面對自閉癥兒童這種行為表現,要從幾個方面思考進而針對性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
如上位分享嘉賓介紹,自閉癥譜系障礙臨床診斷特征包括兩方面:社會溝通與交往障礙、興趣狹窄與行為重復。這兩方面具體特征表現的解讀和分析,對于找到合適的教育和干預策略至關重要。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碼回看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