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2021.07.21
長期以來,泉州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發展,將殘疾人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十三五”期間全市投入10億多元,實施扶殘助殘項目60多項,惠及殘疾人120多萬人次,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連年攀升。
兜底保障,讓殘疾人有應對困境的底氣
41歲的楊文注幼時患病致殘,生活要靠家人護理,妻子和母親也都是殘疾人,兩個女兒,一個正在讀中專,一個還在上幼兒園。每年2000元的居家養護補助,以及每個月的低保保障金2957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410元、“一戶多殘”生活補貼250元,成為這一困難家庭的固定收入,兜住了全家的生計。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全市2.8萬名殘疾人納入低保實現應保盡保,6507名國定、省定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脫貧,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96.89%、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9.4%。每年投入1億多元為5.32萬名困難殘疾人和5.27萬名重度殘疾人提供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兩類目標人群覆蓋率達98%以上。“
一戶多殘”生活補貼連續5年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累計發放6340萬元,惠及1.1萬戶2.2萬名殘疾人。市級居家養護連續4年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累計發放1325萬元,惠及13254人次。投入883.15萬元,為全市持證殘疾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累計出險4700多起,理賠1025.78萬元。投入6225萬元,為農村困難殘疾人新建、修繕住房2075座,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率100%。連續4年爭取價格調節基金1029萬元,為34300名60周歲以下低保重度殘疾人發放臨時補貼。
精準康復,讓殘疾人擁抱多彩生活
康復是生命的重建,是殘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多年來,泉州市持續加強資源培育和整合,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給殘疾人造福祉送福祉。
一方面,經濟上“減壓”,康復救助補貼政策不斷加碼,減輕殘疾人家庭經濟負擔,確??祻陀柧毜难永m性。2016年,泉州市在全省率先把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補貼范圍擴大到0—14歲。2011年至2020年,全市投入1.5億多元,救助萬余人次殘疾兒童康復。2021年再次提標擴面,救助年齡從14歲提高到17歲,救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7000元。2017年起,在全省率先將腦癱和聽障兒童康復納入醫保門診特殊病種范圍,除兒童康復救助補貼外,每年可疊加最高15萬元的醫保報銷。2018年至2021年5月,醫保統籌基金共支付兩類兒童康復費用1129.26萬元,受益兒童35781人次。2018年,在全省率先實行假肢矯形器、助聽器適配市級疊加補貼政策。
截至目前,已發放輔具適配補貼近千萬元,惠及6000多名殘疾人,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率和輔具適配服務率均達100%。除了殘疾兒童康復,精神殘疾人服藥、住院也納入康復補助范疇,每年投入400多萬元為2000多名精神殘疾人提供服藥住院補助。
另一方面,資源上“重組”,整合醫療機構、高等院校、社會資源,為殘疾人提供更多優質康復供給。2016年,市級腦癱兒童康復基地在泉州市第一醫院成立,為腦癱兒童提供篩查、醫療、康復“一站式”服務。2018年,在全省率先創建市級殘疾人心理咨詢室,三年來服務近萬人次殘疾人、殘疾人親屬及殘疾人工作者。2020年,聯合泉州幼高專探索開辦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教師二元制學歷教育,提升康復機構師資水平。
目前,全市共有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備案機構74家,其中公辦28家、民辦46家,康復從業人員3000余人,覆蓋孤獨癥、智力、聽力言語、肢體等殘疾康復項目,每年為近3000名殘疾兒童提供康復訓練救助及家庭指導服務。
就業幫扶,為殘疾人追求美好生活插上翅膀
助力殘疾人追求美好生活,就業是最好的圓夢支點。泉州市殘聯致力于構建政策、載體、服務“三位一體”的就業促進機制,幫助有能力和意愿的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夢想。
“十三五”期間,全市共舉辦技能技術培訓130多期、受訓殘疾人近7000人次,項目涵蓋電子商務、盲人按摩、中式烹飪、糕點制作、茶葉加工、美容美甲等職業技能以及農村種植、養殖、小加工項目等。近年來,全市共有23人次獲“全國技術能手”“泉州市高層次人才”“泉州工匠”“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泉州市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從授漁賦能到政策扶持,泉州市殘聯千方百計幫扶殘疾人就業創業。“十三五”期間,共發放殘疾人各類就業創業獎勵補助資金2500多萬元。扶持創建19個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每年投入300萬元扶持600戶農村困難殘疾人就業創業。
在政策引領和項目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加入到大眾創業浪潮中,涌現出一大批自主創業帶頭人,帶動更多殘疾人和困難殘疾人家庭擺脫貧困。獨臂后生仔林連生,創辦我省首家殘疾人互助農業合作社,吸納殘疾社員82人,帶動145戶貧困家庭脫貧增收;脊髓損傷殘疾人黃有財,創辦安溪縣愛心天使貿易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為40多名重度肢體、精神障礙殘疾人提供輔助性就業崗位。
創新探索,引入專業服務讓殘疾人生活更有質量
近年來,泉州各級殘聯針對殘疾人的實際困難和切實需求,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在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拓展助殘服務內容,讓更多殘疾人生活更有尊嚴、更加幸福。
創建泉州市殘疾人托養中心是泉州市殘聯在智力、精神殘疾人托養領域的一項探索。目前,全市有109位二至四級智力殘疾人和穩定期精神殘疾人(自閉癥)在泉州市殘疾人托養中心接受全日制集中式的托養照料綜合服務。市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心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專業機構運營,創新“托養照護+輔助性就業”模式,教學員們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勞動技能、社會交往能力,在家庭和社會之間架設一條捷徑,便于他們將來走入社會、更好地生活。
“十三五”以來,全市投入4500多萬元,在殘疾人居家養護、輔具適配、培訓、法律援助、助殘廣場活動、心理健康服務、殘疾人重大賽事活動、婚戀輔導、家庭無障礙改造、藝術作品展覽、文藝匯演、意外傷害保險服務、專項調查及市殘疾人托養中心運作服務等領域開展購買服務,多元化滿足殘疾人個性需求。特別是運用“互聯網+助殘服務”模式,每年投入約360萬元為2000多名重度殘疾人提供信息援助和基本生活照料及康復護理家政服務,深得群眾好評。
殘健融合,讓殘疾人共享發展成果
近年來,泉州市關心支持殘疾人事業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在體育、文化、教育、就業等領域勇敢尋夢,實現價值。
殘疾人文化體育事業欣欣向榮,舉辦殘疾人運動會、文藝匯演等活動,豐富了殘疾人的文體生活,也發現培養了以殘奧會冠軍鄭寶珠、楊麗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殘疾人文體人才。截至目前,泉州殘疾運動員參加殘奧會、全國殘運會、省殘運會等省級以上殘疾人體育賽事共獲獎牌231枚。
特殊教育體系持續完善,努力讓殘疾學生共享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形成以特教學校為骨干,隨班就讀、職業特教班和特教輔讀班為主體,送教上門為補充的殘疾人融合教育辦學格局。連續12年實施市扶殘助學工程,投入4200多萬元,資助2.7萬多名殘疾學生及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就學。
扶殘助殘人文環境日漸濃厚,扶殘助殘隊伍不斷壯大,全市有助殘志愿者33000多名,3000多個愛心團隊將殘疾人納入服務范圍,助殘服務內容和方式日益豐富。泉州市殘聯常態化開展集中走訪探視、關懷慰問困難殘疾人活動,“十三五”期間共發放慰問金1748萬元。連續27年,每月組織開展康復義診下鄉巡回服務,為邊遠山區的殘疾人送醫送藥送服務。
來源: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