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2022.12.07
12月3日是第31個“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為“包容性發展的變革性解決方案:創新在促進無障礙和公平世界中的作用”。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全世界有超過10億人生活在殘障引起的不便中,即地球上每7個人中就有一人需要無障礙設施的幫助。其中,我國具有龐大的現實和潛在障礙人群,比如,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到2.5億人,殘疾人數量達到8500萬,二者總數超3億人。無論是康復就業、文化娛樂、體育鍛煉,還是旅游休憩、起居生活,暢行無障礙,參與社會才能有保障。
日新月異的科學應用
為殘疾人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
今天,小編帶您細數福祉博覽會上的
無障礙“黑科技”展品
看殘疾人如何便捷地融入社會
人的動作意圖是由大腦發出經由脊髓傳遞到肌肉的,可以把殘肢理解為大腦信號的放大器和濾波器,如果可以經過深度神經網絡算法還原用戶意圖,假肢就能實現隨心而動。
由強腦科技推出的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是一款腦機接口技術與人工智能算法高度整合的智能產品。這款仿生手可通過檢測佩戴者的神經電和肌肉電信號,識別佩戴者的運動意圖,并將運動意圖轉化為智能仿生手的動作,從而做到靈巧智能,手隨心動。
適合視力殘疾人使用的輔具主要有盲杖、盲人電話、盲表等,但都局限于“探路”作用,沒有出行引導功能。而現在,新一代無障礙助盲輔助器具——“智能助盲帽”正走進他們的生活。
由中興健康推出的和寧助盲帽,作為可穿戴類智能設備,使用時頭部佩戴,可第一視角采集和處理視障群體在生活出行場景中的環境信息,具備視頻導盲,識別功能,防撞頭,娛樂等功能。
有沒有一款軟件,可以智能制定無障礙出行和導航路線,及時發現身邊的無障礙設施呢?奧博鐵克的無障礙地圖可以幫助到你。
通過VR全景無障礙導航及交互功能,根據視障、輪椅人士等的不同出行需求,提供無障礙路徑規劃、無障礙線路預覽、實時無障礙導航等功能,充分發揮已建成無障礙設施作用,為殘障人士便利出行提供服務。
語音轉文字技術的初衷是為方便大眾使用語音輸入。如今,許多聽障人士得益于這一技術,和外界實現了無障礙交流。
訊飛聽見/音書的服務平臺包含無障礙溝通軟件、言語康復軟件、智能字幕速記系統等,服務領域涵蓋聽障人士的日常交流、言語康復、學習培訓等方面,有效通過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改善了聽力言語障礙群體的溝通現狀。
手語是聽障者的一種重要交流方式,但懂手語的健全人卻不多,如何打破兩者間的溝通隔閡呢?
果不其然無障礙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研發了一款譯語智能手語翻譯,能提供語音、文字與手語之間的快速轉換,讓聽障者與健聽人溝通交流更加便捷無障礙。除了手語翻譯軟件外,還有手語互譯機、智能手語翻譯教學黑板等相關產品,滿足聽障者在各個不同場景的溝通需求。
除了上述的無障礙產品外
福祉博覽會還有許多新穎的科技展品
涵蓋殘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為康復輔助器具行業的重要盛會
福祉博覽會將繼續攜手國內外知名品牌
展示尖端技術成果
讓創新輔具惠及更多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