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2023.03.03
認知和運動障礙是全球衛生系統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近日,嘉定區殘聯與上海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波克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開展戰略合作,將“智能化運動障礙評估”系統和記憶游戲等引入嘉定。2月28日,嘉定區殘疾人認知和運動障礙預防康復室啟用,一起來看看。
解救“困在時間里的老人”
走進區殘疾人綜合活動中心(陽光天地)2樓的殘疾人認知和運動障礙預防康復室,溫馨、淡雅的裝修風格映入眼簾。
“握緊、打開……好的,數據已經記錄下來了。”工作人員帶領彭老伯正在進行手部活動度評估。接著,一張含有訓練趨勢分析和活動度評估的訓練報告記錄單就“出爐”了。報告顯示彭老伯的手指功能較完善,建議著重拇指對掌訓練和手指對指精細化訓練。
彭老伯今年72歲,患有聽力障礙。只見他佩戴著專門用于手功能精細康復的智能康復手套,手指時而彎曲,時而舒展,十分專注投入。
對正常人而言,這只是一種簡單的握拳動作,但對需要進行手部康復訓練的患者而言,這種自動握拳動作能很好地幫助他們恢復手部功能。“智能康復手套”項目負責人王誠表示,智能康復手套由趣味性的訓練項目和專業評估兩個模塊組成,主要為手眼不協調的老年人給予相應的康復治療。
認知癥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阿爾茨海默病是其中最為大眾知曉的認知障礙。針對輕度認知障礙群體,現場可以用平板電腦體驗包括看圖識物等的“定制式鏈接記憶游戲”,通過復刻老年人的生活場景,更好地解決老年生活的實際問題,以減緩和推遲患者由輕度認知障礙發展到老年癡呆的過程,解救“困在時間里的老人”。
(定制式鏈接記憶游戲)
高科技手段融入康復治療
在老年人群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跌倒損傷發生率呈上升趨勢,老年人群中軀干姿勢調節異常以及步態不協調是導致老年人罹患跌倒風險的主要因素。因此,通過精準分析姿勢和步態異常,為后續的康復干預和矯正訓練提供有力依據變得十分重要。
在康復室里,運動障礙評估系統正通過深度攝像機,錄制采集彭老伯的步態、姿勢等數據。工作人員吳壯介紹,通過“智能化運動障礙評估”系統后臺分析后,圍繞患者的12個動作,可以進行深度挖掘,每位患者大概采集時間需要10—15分鐘。
動作量化分析報告會提供手部、腳部、起立等詳細參數。通過精準分析姿勢和步態異常,為后續的康復干預和矯正訓練提供依據。“有的人可能一次站不起來,需要嘗試幾次才能站起來,這些對于臨床診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吳壯補充說,系統通過科技手段為殘疾人和老年人精準評估姿勢和步態,通過人工智能分析手段,實現對全人群個體化、精細化、智能化健康預警和管理。
據了解,截至今年2月份,全區持證殘疾人總數為31500名,其中60周歲以上殘疾人共22945名。“我們依托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的資源,引入定制化鏈接記憶游戲和智能化運動障礙評估系統,爭取在五年內為2000名60歲以上殘疾人進行認知和運動障礙的篩查和預防指導工作。”區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高飛表示。
區殘疾人認知和運動障礙預防康復室揭牌儀式上,區殘疾人認知和運動障礙預防康復室項目支持單位、市臺協嘉工委助學項目企業獲贈錦旗,區光彩事業促進會助殘項目獲授牌,上海市陽光手作非遺工作室全區推廣項目同步啟動。
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唐曉林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