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2023.03.17
語言發育障礙是最常見的兒童發育障礙,學齡前期兒童語言發育障礙的患病率高達5%~8%,若未經任何治療,有40%~60%將持續存在至學齡期,導致閱讀技能和拼寫技能受損,并伴發行為問題和社會行為受損。
另一方面,有些家長分不清語言發育遲緩和語言障礙之間的區別。簡單來說,語言發育遲緩,就是小朋友語言發育的情況,和同齡人相對比,感覺有明顯遲緩,或者是遲滯方面的癥狀,感覺是比較緩慢方面的問題。而語言障礙,簡單來說就是出現了不能夠說話,或者是說話不清楚,或者是說話不流利方面的癥狀,出現這些癥狀之前,患者的語言問題可能是正常的,并沒有問題。
語言障礙的診斷
語言障礙原因眾多,不同原因所致語言障礙在臨床表現形式與程度上有所不同,臨床醫生需要通過語言診斷評估和其他醫學檢查進行鑒別診斷。
一旦懷疑孩子有語言發育問題,就要以標準化量表進行語言發育診斷評估,篩查出可能有語言發育落后的兒童。
對于語言障礙的診斷評估,必須放在一個整體發育的框架下進行,因此,在做語言評估的同時或之前,要進行發育水平或智力評估,一些兒童要進行行為與情緒評估,甚至部分兒童要進行感覺統合功能評估。
tDCS用于語言障礙兒童康復訓練的研究
語言障礙在兒童時期較為常見,因無法使用藥物治療,只能通過康復治療進行干預,但由于語言訓練的過程枯燥,兒童正處于對世界感到好奇的階段,在此過程中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投入訓練、患兒依從性較差等問題,從而影響康復效果。
經顱直流電刺激可改變大腦神經細胞上的細胞膜電位,減弱或加速神經元細胞之間遞質釋放,提升或下降神經元興奮性。該方法是一種無痛、無創綠色治療手段,近年來廣泛用于神經疾病的康復治療,均取得了效果。
今年2月,我國學者牛雪麗等,發表了研究報告,指出聽覺統合訓練聯合經顱直流電刺激對語言發育障礙患兒語言功能恢復具有較好效果。
我國學者的研究報告
研究人員選取了83例語言發育障礙患兒,根據干預方法分為觀察組(42 例)和對照組(41例)。觀察組接受語言康復訓練,聯合聽覺統合訓練,并進行tDCS干預;對照組接受語言康復訓練,聯合聽覺統合訓練進行干預治療。經過30次治療后,比較兩組患兒改善情況。
臨床療效判定參照《語言治療學》中的標準,分為三種結果:
1、顯著進步
患兒語言功能達到正常同齡兒童水平,且具備與他人正常語言溝通能力;
2、好轉
語言功能得到提升,表達能力較之前得到明顯改善,可與他人進行簡單溝通,詞匯量得到提升;
3、若與干預前對比,語言功能未改善,即為無效 。總有效率=顯著進步率+好轉率。
結果一:tDCS+語言康復訓練+聯合聽覺統合訓練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tDCS治療兒童語言障礙的研究
如上圖所示,觀察者總有效率達到97.62%,而對照組僅有78.05%。
結果二:tDCS+語言康復訓練+聯合聽覺統合訓練,家長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滿意度評估,用于衡量家屬對治療干預效果的滿意程度,共20個項目,每個項目1-5 分,滿分 100 分。總得分>95分為十分滿意,85-94分為滿意,70-84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率+滿意率。
如上圖所示,家屬滿意度方面,觀察組為97.6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73%。
研究結論
語言發育障礙一旦發生,康復訓練是其促進兒童語言功能發育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該方法存在過程枯燥、內容缺乏吸引力等原因,在實際中的應用效果存在較大差異。經顱直流電刺激是目前治療語言障礙患者的重要輔助手段,其效果已被臨床證實安全有效。
我國學者的研究證明,將兩種方法進行結合,患兒臨床干預治療效果、相關量表評分均得到明顯提升,且明顯高于采用單一訓練治療的患兒。分析原因,經顱直流電刺激治療,主要采用低強度直流電直接對大腦皮層進行刺激,這可調節大腦神經元活動,促進大腦功能區域復蘇或興奮,加上患兒接受了聽覺統合訓練與語言康復訓練,讓患兒對于聲音的感知性提升;康復訓練則是主要是通過圖片、動畫等形式,讓患兒的認知、詞匯量,理解力得到提升,這有助于改善患兒感知力激起患兒好奇心,求知欲達到提升語言功能的作用。
本次試驗中,觀察組患兒的干預治療結果即是印證,且因患兒語言功能的改善,家屬對于醫護質量的滿意度提升。
參考資料
萬國斌. 兒童語言發育障礙的篩查和鑒別[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6,31(10):748-751.
牛雪麗,蘇紅娜,王立英.聽覺統合訓練聯合經顱直流電刺激治療語言發育障礙患兒的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23,32(03):51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