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2024.01.29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中國殘聯八代會強調:“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必須牢牢把握平等、融合、共享的價值導向”;省殘聯八代會上,湖南以一省之域提出“湖南要成為對殘疾人最為友好的省份,湖南人要成為對殘疾人最為友善的一群人”。
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平等成員,他們同樣擁有追求幸福和發展的權利,需要全社會在細節處發現他們的實際需求,給予更多的關愛。
今年省兩會期間,多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攜帶群眾心聲,積極履行職責,為殘疾人事業發展建諍言、獻良策,一起來看看!
省政協委員尹華凱:
加強殘疾人法律服務 讓司法助力友好湖南建設
今年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尹華凱提交了《加強殘疾人法律服務 讓司法助力友好湖南建設》的提案。
尹華凱通過調研發現,當前各級司法、殘聯部門雖然為殘疾人提供了大量的法律服務,但主要是咨詢類服務,涉訴類法律服務的提供仍存在瓶頸,殘疾人依法維權難問題依然存在。
在提案中,尹華凱對加強湖南省殘疾人法律服務建設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完善殘疾人公共法律服務網絡。比如,引導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站、工作室)向殘聯、殘疾人服務機構和特殊教育學校等場所延伸;推動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12385殘疾人服務熱線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要求推動各地法律服務網無障礙改造升級;加快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規范化建設,加強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與法律援助工作的有效銜接。
二是降低殘疾人法律援助門檻。探索建立對重度殘疾人申請人開展免予核查經濟困難狀況制度,出臺更多對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法律服務費用減免政策。比如,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為殘疾人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對法律援助案件的殘疾受援人,按照規定減收或者免收公證費、鑒定費;引導律師在代書、代理、辯護、調解等法律服務中減免殘疾人的律師費用。
三是優化殘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機制。比如,建立司法行政機關與殘聯之間的殘疾人法律援助對象信息共享機制,實現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管理系統與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統數據對接、實時共享;深入開展“法援惠民生·關愛殘疾人”活動等。
四是提高殘疾人法律援助質量。法律援助機構優先指派有辦理殘疾人案件經驗的法律援助人員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壯大法律援助志愿者隊伍,爭取將更多殘疾人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
省政協委員汪涵:
加快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目前,湖南有1367萬老年人,408萬殘疾人,還有人數眾多的孕婦、兒童,他們是無障礙環境的現實需求者”,在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會長、湖南衛視主持人汪涵提交了《加快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打造有愛無“障”新湖南》的提案。
汪涵表示,當前,湖南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依然存在著:主體責任不明確、設施建設不完善、建設管理不規范、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汪涵建議,要盡快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湖南實施辦法。按照無障礙建設法的規定,統籌推進城鄉“無障礙”設施布局和質量提升。與此同時,結合殘疾人友好單元建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按照逐步消化存量的原則要求,加強對公共服務中心、醫院、銀行、商超、公園等與殘疾人、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設施的無障礙設計與改造。
此外,汪涵還建議要加強設施建設與維護監管,比如,堅持從源頭抓起,嚴格執行規劃、設計、施工、驗收、使用“五同時”制度;加強對從業人員無障礙知識技能培訓;建立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參與機制等。同時,還要加大無障礙示范鄉鎮建設力度,以點帶面推動農村無障礙環境建設。加大宣傳力度,讓無障礙環境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氛圍。
省政協委員蔡仙妹:
提高殘疾人托養補貼標準
“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是為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護理、生活技能訓練、心理輔導等服務的重要載體”,省政協委員、新希望特殊教育學校理事長蔡仙妹建議,提高殘疾人托養補貼標準。
蔡仙妹認為,殘疾人托養機構的正常運行并非易事,需要考慮到眾多的運營成本。然而,當前湖南的殘疾人托養補貼標準相對偏低,這導致了托養經費不足、服務質量不高和人力短缺等一系列問題。
與省民政部門對特困人員的補貼相比,殘疾人托養補貼明顯偏低。但實際上,照顧殘疾人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和成本。而且,我省托養補貼標準已出臺多年,隨著物價和人力成本的上漲,托養補貼標準已經無法滿足需求。
蔡仙妹建議,省財政會同省殘聯提高全省殘疾人托養補助標準,比如將寄宿制托養提高到20000元/人/年,日間照料提高到12000元/人/年,居家托養提高到3000元/人/年,以解決托養機構發展難題。同時,考慮到市縣財政困難,沒有更多財力支持殘疾人托養補助,建議省財政統籌福彩資金、殘保金等加大對市縣殘疾人托養工作的補助力度。此外,各級殘聯要加大殘疾人照護人員的職業培訓,提升其照護工作能力。
針對無障礙環境建設,蔡仙妹也連續兩年提出了建議。今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實施,其中明確提出:無障礙環境建設應當與適老化改造相結合。蔡仙妹建議,建立無障礙與適老化改造的法規制度,從而形成無障礙環境建設與適老化改造相結合的長期有效機制。
省政協委員、新田縣殘聯副理事長李揚:
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
履職第二年,省政協委員、新田縣殘聯副理事長李揚建議,在省級層面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從0-6歲擴大至0-14歲。
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是一項搶救性工程,事關殘疾兒童的希望和未來。2018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有條件的地區,可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目前,全國已有山東、江蘇、安徽、海南、福建等地,從省級層面擴大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范圍。
自2020年起,我省已連續4年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列為省重點民生實事,10.5萬人次殘疾兒童得到康復救助,極大地減輕了殘疾兒童家庭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殘疾兒童康復治療,特別是針對孤獨癥兒童,通常需要長期且反復進行。但很多孩子在6歲左右開始見效時,由于年齡超過7歲而無法繼續接受治療,之前的努力可能白費。”李揚表示,2022年我省13個市州79個縣市區擴大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范圍,但存在救助年齡及救助金額不統一、救助指標無法滿足大齡殘疾兒童康復需求等問題。此外,她還指出,省內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能夠擴大康復救助范圍,而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卻無法享受到同樣的待遇,這就導致了不公平性。
對此,李揚建議,在省級層面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從0-6歲擴大至0-14歲,并將相關費用納入省級財政預算。同時,建議修訂《湖南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操作辦法》,結合實際,對康復救助對象、年齡、標準等進行修改和完善。
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李揚建議,將無障礙環境建設中的“急難愁盼”問題,納入各級重點民生實事,集中資源力量解決;擴大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和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面,完善補貼方式,加強資金使用監管。
省人大代表李麗:
提升醫院、政務服務大廳無障礙環境,讓服務更具溫度
“醫院和政務服務大廳作為重要的公共場所,其無障礙環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的體驗感和獲得感。”省人大代表、長沙市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會會長李麗長期聚焦于我省無障礙環境建設,通過多次實地走訪調研,她發現,當前,我省醫院和政務服務大廳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比如普遍配置了無障礙通行設施、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停車位等功能,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方面,無障礙設施“不好用”的情況普遍存在。部分無障礙設施的設計、施工未嚴格執行相關規范,導致使用起來不方便。另一方面,無障礙功能“不齊全”的問題較為突出。例如,省屬醫院很少設置“無障礙病房”“無障礙診室”等,政務服務大廳缺少語音、大字、盲文、一鍵呼叫等功能。此外,當前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更多關注硬件,導致信息化運用滯后。比如,部分醫院普遍沒有配備“語音交互自助服務機”“無障礙掛號機”等信息化設備,部分政務服務大廳施劃了無障礙停車位,但沒有配套的立式標牌。
李麗建議,遴選部分無障礙需求高、基礎條件好的醫院和政務服務大廳,創建無障礙示范點。通過對全省醫院和政務服務大廳進行全面“體檢”,摸清無障礙建設情況。同時,健全語音、大字、盲文、手語等無障礙信息交流方式。另外,在新建、改建、擴建無障礙項目的規劃、設計和竣工驗收等環節,邀請殘疾人、老年人代表參與體驗試用,充分吸納他們的意見建議,確保無障礙設施真正符合用戶需求。
“無障礙環境建設對保障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城市形象建設的重要一環。”2023年11月,住建部發文要求:2024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工作。基于這一背景,李麗建議,將無障礙環境建設納入城市體檢的特色指標,以便為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提質升級提供科學依據和方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