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2017.03.31
兒童耳聾主要由遺傳、外傷所致,可影響其語言能力的發展,嚴重者可因聾致啞。早篩查、早干預是患兒康復成功的關鍵。
聽力篩查不可缺
寶寶出生后72小時左右,應接受聽力篩查(初篩)。初篩未通過應在42天左右復篩,復篩未通過的寶寶,月齡3個月內應轉診至聽力診斷中心確診。寶寶通過了初篩,說明當前聽覺功能正常,但不排除遲發性聽力損失的風險,因此,0~6歲寶寶每年均應接受兒童保健機構的聽力篩查。
確診后早干預
如果兒童被確診為聽力障礙就必須實施早期干預,這是患兒康復成功的關鍵。對于分泌性中耳炎患兒,應進行定期隨訪和復查,必要時手術治療;對于輕中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兒,除定期復查聽力外,應配戴助聽器;對于重度及極重度聽力障礙患兒,如配戴助聽器無效,可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對于單側聽力障礙患兒,也要及時進行聽覺干預,同時保護好健耳,以防其聽力下降。
人工耳蝸植入注意3個方面
人工耳蝸是種高科技電子裝置,它將聲音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直接刺激聽覺神經,從而讓人產生聽覺。它是目前重度、極重度聽障患者較有效的康復手段之一。
聽障兒童植入和配戴人工耳蝸需注意以下方面:
1、手術前需進行評估,確保是否適合植入。
2、建立正確的期望值。術后康復效果受植入者年齡、聽障病因、病程及術前聽覺語言水平等因素影響,效果因人而異。
3、人工耳蝸開機后需定期調試,并強化聽覺語言康復訓練。
家庭康復很重要
目前,我國聽障兒童康復主要有機構康復和家庭康復兩種模式,人們常把家庭康復作為機構康復的輔助。事實上,隨著干預時間不斷提前,家庭康復越來越重要,雖然它不是對孩子進行正式、系統的聽覺言語訓練,但可立足生活,在真實、豐富的環境中積極回應孩子、鼓勵其對他人言語進行模仿、練習,從而達到康復目的。
(來源:生命時報)
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主辦,迄今已成功舉辦十屆,是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殘疾人和老年人用品用具博覽會,也是世界第三大福祉博覽會。
2017年9月13-15日,福祉展將匯聚全球康復、輔具、養老、健康、福祉、殘疾人用品、老年人用品等產業的新技術、新應用,引領產業未來發展,助力企業開拓無限商機。